全球回音:
Avaaz连署超过35万,好莱坞星光大道挂出横幅。 有人统计,事件全网总浏览量超过一千亿次。你可以删字,但世界在备份。我们不重述传闻,只看「后效应」:粉丝行为变了、资本信心崩了、舆论规则倒了。一个年轻人的离开,撕开了整个体制的裂缝。
*****
于朦胧事件发生一个月后,那场风暴没有平息,反而在加速扩散。粉丝在喊,资本在逃,高层在跑,导演在崩溃——整个娱乐圈,都在震动。
第一声爆:粉丝集体刷屏「快逃!」——不是骂街,是护人。尹浩宇《回魂计》爆红,留言区一片「别成为下一个于朦胧」。热搜没升上去,却升出了恐惧。
第二声爆:导演程青松「压力爆表」,亲口喊「报警」。他说自己被网暴威胁生命,但网民冷笑:「害人怕报应,还想报警?」他晒出微信截图自证清白,田海蓉立刻反击——一句「我在处理事情」,成了舆论场上最诡异的伏笔。 有人越辩越乱,有人越洗越黑。
第三声爆:资本崩了。芒果超媒两天跌掉11%,市值蒸发76.7亿。 一个月内股东户数骤减近三成—— 股民用脚投票,评语:「不信。」
第四声爆:高层跑路。于朦胧出事前一月,天娱总经理「个人原因」离职;事件刚爆发,又有副总闪辞。前后呼应得像剧本。公司回应两句官话:「不存在未披露消息」,「暂无更多内容」。市场只剩一句:「不买帐。」
第五声爆:民意反扑。红色大片《火种》还没上映就全网抵制。豆瓣关评、首映礼两位主演缺席。观众没吵架,直接不买票。
第六声爆:全球回音。Avaaz连署超过35万,好莱坞星光大道挂出横幅。 有人统计,事件全网总浏览量超过一千亿次。你可以删字,但世界在备份。
一边是「意外坠楼」的官宣;一边是「灵魂追问」的海啸。有人消音,有人开麦;有人逃避,有人对线。真正的冲突不是谁对谁错,而是—— 真相和恐惧,哪一个会先被掩埋?
后效应:粉丝行为变了、资本信心崩了、舆论规则倒了。一个年轻人的离开,撕开了整个体制的裂缝。
谁是尹浩宇?为何粉丝怕他成为「下一个」?
Netflix华语悬疑影集《回魂计》10月9号上线,隔天已经迅速冲到台湾Netflix Top 10榜单的第一名。上线第三天香港、台湾Netflix均排第一,泰国、越南排第3,人人视频热播榜、热搜榜也全都排第一,豆瓣书影音电视榜实时第二,还上了两个微博高位热搜。
尹浩宇在剧中扮演与奶奶相依为命的「伊森」,却在某天失去挚爱,决定施展「美男计」助力舒淇扮演的「汪慧君」和李心洁扮演的「赵静」复仇。因为出众的外貌、出色的表演和惊人的语言能力,尹浩宇在全亚洲掀起火热讨论。
10月13号,尹浩宇在中国大陆微博的明星超话,阅读量已经达到61.8亿,粉丝80多万。中国网民们热赞:「超棒的《回魂计》,超棒的尹浩宇!」
剧情速写
《回魂计》是一部将悬疑、灵异与伦理拷问揉在一起的都市复仇剧。舒淇饰演的心理医师「汪慧君」在一场悲剧中失去家人;李心洁饰演的「赵静」与那场悲剧存在关键交集。
多年后,两人命运再度缠绕,一场跨越记忆与生死的「回魂」实验启动——科学试图唤回逝者的意识,却让真相与幻觉的边界全面坍塌。
尹浩宇饰演的「伊森」看似单纯,实则握有关键秘密,既是复仇计划的推手,也是所有线索的引爆点。全剧核心抛问:人在罪与忏悔之间,真的能重生吗?
尹浩宇的英文名叫 Patrick,2003年出生,身高182公分,爸爸是德国人,妈妈是泰国人。
他的人生简直就是一部学霸冒险记。小时候在德国长大,11岁才到泰国,一开始连泰文都不会,结果硬是靠著努力考上了泰国顶尖高中。
更厉害的是,他一边拍著泰剧《特长生:毕业季》,一边还能拿到学业平均成绩点数GPA 3.97的高分,满分可是4.0啊 。尹浩宇在过去受访中曾经披露,经过3个月紧锣密鼓的魔鬼训练,他的泰语才突飞猛进,还担任起学校的仪仗领队。
后来,他又在完全不会中文的情况下,跑到中国参加选秀节目《创造营2021》,最后成功出道,粉丝们都暱称他为「派派」。2021年10月,尹浩宇参加《超新星运动会》第四季,获得卡丁车冠军和障碍追逐赛亚军的好成绩,并在体能测试中以五分钟速记圆周率小数点后115位的成绩和闭目单足立10分20秒的成绩获得「平衡与记忆力体测双冠王」。
2023年他还同时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,最后选择就读北京电影学院。可以说,他不仅有颜值,更有头脑和毅力。
就是这样一个前途光明的年轻人,在2025年5月,官宣签约了天娱传媒 。
天娱传媒的阴影:粉丝的恐惧从哪里来?
问题就出在这里。天娱传媒,正是悲剧主角于朦胧生前曾经隶属的公司 。
粉丝们的恐惧,来源于几个惊人的巧合和事实:
第一,尹浩宇和于朦胧的长相有些神似,都是那种清秀俊朗的类型 。这让很多关心于朦胧事件的人,产生了一种不祥的联想。
第二,也是最关键的一点,天娱传媒的过往纪录实在是太吓人了。有网友整理过,包括于朦胧在内,这家公司过往已经有至少9位艺人,比如大家可能还记得的乔任梁、本兮、任娇等等,都发生了非正常离世或失踪的事件 。这让「天娱传媒是内娱艺人墓园」的说法,在网上不胫而走 。
所以,当粉丝们看到尹浩宇这样一个优秀的年轻人,也签进了这家公司,那种担心和焦虑是可想而知的。他们害怕悲剧重演,害怕这样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,也陷入那个深不见底的漩涡里。
芒果超媒崩盘预兆?
就在于朦胧离世后的这一个月里,天娱传媒和它的母公司——在A股上市的芒果超媒,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地震 。
我们来看一组数据。
根据《新浪财经》的报导,就在10月9号和10号这短短两天,芒果超媒的股价累计跌幅超过了11% 。这是什么概念?它的市值,就这么蒸发了大约76.7亿人民币 。一家如此庞大的上市公司,两天之内损失如此惨重,这绝对不是小事。
资本市场是最敏感的。股价暴跌的背后,是投资者信心的崩溃。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数据,到2025年9月底,也就是于朦胧事件发生后,芒果超媒的股东户数,一个月内骤减了将近三成(28.92%) 。这说明大量的股民正在疯狂抛售股票,用脚投票,逃离这家公司。
比股价暴跌更蹊跷的,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接连离职。
10月9号,芒果超媒发公告,说副总经理罗泽军因为「工作调动」辞职了,辞职后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。
但更巧的是,就在于朦胧出事前的仅仅一个月,8月13日,另一位副总经理申亚东,也以「个人原因」离职了 。而这位申亚东,他还有另一个重要身份——从2020年起,他同时担任著天娱传媒的总经理 。
一个是事件发生后辞职,一个是事件发生前一个月就「精准」地离开了。这一切,让「高层跑路」的说法在网上疯传 。网友们的评论非常直接:「咎由自取」、「报应来得真快」、「高层早就跑路了」 。
面对这一切,公司的回应是什么呢?只有一句冰冷的官话:「不存在未披露消息」、「暂无更多可提供内容」 。这种撇清关系的态度,更像是火上浇油。
火烧连环船:《火种》电影崩塌
于朦胧事件引发的火,不仅烧向了资本市场,还烧到了一部即将上映的电影身上。
这部电影叫《火种》,是一部吹捧中共的所谓「主旋律」电影,原定10月16号公映 。按理说,这种电影在中国大陆这样的环境下,应该是得到力捧的。但它现在的处境,却是异常尴尬。
为什么?因为这部电影的主演之一,是一位叫田海蓉的女演员 。而在网络上流传的关于于朦胧案的各种传闻中,田海蓉的名字,一直被指和这一案件有关 。
尽管她本人和另一位被牵扯的导演程青松都发声明否认,说不认识于朦胧,但网友们显然不买帐 。
结果就是,电影《火种》还没上映,就遭到了全网范围的抵制 。在豆瓣这样的影评网站,片子的短评、长评和讨论区全部被关闭,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操作,显然是为了防止差评刷屏 。
网友们直接放话:「因为田海蓉,绝对不会去看这部电影」,甚至要求将她定位为「劣迹艺人」,下架电影 。
抵制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。距离上映只剩4天的时候,这部电影的全国预售票房,只有区区1.2万人民币 。更尴尬的是,在北京的首映礼上,两位核心男主演——富大龙和姜武,全都缺席了,也没有在任何社交平台为电影做宣传 。这在电影宣传期,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,气氛可以说尴尬到了冰点。
这把火还烧到了其他据传涉案的艺人身上。女星宋伊人的新戏传出被换角,焦迈奇、范世锜的演唱会也宣布取消 。
你看,这就是民意的力量。当人们的愤怒无处发泄时,他们会用自己能够使用的一切方式,来表达自己的态度。
程青松报警了
导演程青松遭网友深度怀疑为核心涉案人,目前也压力爆表,他10月13号在微博发文称,「网络谣言引发的网络暴力」已严重干扰甚至威胁到他的正常生活和工作,他选择「拿起法律武器正告所有造谣施暴者」,却遭到网友嘲讽,「敢害人竟然怕网暴,真是笑话」。
程青松被指参与了设局害于朦胧的17人聚餐,为了自证清白,他火速在网上晒出了和田海蓉的微信聊天截图,试图证明案发当晚他一直在和老同学吃饭。
不料快20天后,田海蓉突然发声明指控,程青松将两人的部分聊天记录,断章取义地删减后公开 ,并说自己「无法证明他的清白」,让整个舆论场彻底炸开了锅。
之后,田海蓉又披露程青松在宝格丽酒店等待期间,曾给她发了一句:「我在处理事情」 ,被认为是想暗示程青松在酒店瞒著她处理于朦胧的事情,想把自己摘干净 。
宝格丽酒店被普遍怀疑是于朦胧案的「第二现场」 。
而程青松则解释说,删掉这句话是为了让聊天记录的时间线更完整 。因为多了那句话,「下面的时间」就看不见了。这一举动又让网友发现田海蓉稍早在两人吃饭时间上撒谎。
更让人感到毛骨悚然的是,网友挖出 9年前,同为天娱艺人的乔任梁离奇离世时,程青松曾在微博上发了两个字:「好吃」,然后秒速删除 。而这一次,就在于朦胧出事的当天,他又发了同样的两个字:「好吃」,同样也是发了又删 。这让网友怀疑乔任梁和于朦胧的异常离世都和他有关。
于朦胧的离世,到底有什么疑点,能引发这么大的风波?
回顾
9月11号,于朦胧被发现在北京某小区坠楼身亡 。事发后,他的家人和前经纪公司都迅速表态,称是「饮酒不慎导致的意外」 。北京警方也发了通报,试图平息谣言 。
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。网络上很快就开始疯传各种他生前疑似遭到极端对待的照片和影片,触目惊心 。关于他因为反抗「潜规则」而被害的说法,甚嚣尘上 。甚至有爆料指,他被囚禁了多日,地点包括宝格丽酒店和一个美术馆 。
面对汹涌的舆情,中共当局采取了它最擅长的一招——封锁。
「于朦胧」这个名字,在中国的网络上迅速成为禁忌词 。相关的讨论被删除,热搜被压制,粉丝群被解散 。他们试图用这种方式,让事件冷却,让所有人遗忘。
但是,他们显然低估了这件事的影响力,也低估了这个时代人们追求真相的决心。
- 请登录(可化名)后发言。
您需要登录才能发言,请点右上角头像进行登录后再发言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