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传统节日中,中秋节非常重要,寓意着一家人团圆和一年的丰收喜悦,欢迎来分享,文章‘图片,故事,都可以。
一、中秋节的习俗
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、赏月、吃月饼、看花灯、赏桂花、饮桂花酒等民俗。 据《周礼》记载,《周礼》是中国的一部古代官制典籍,与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统称“三礼”周代已有“中秋夜迎寒”、“秋分夕月(拜月)”的活动;农历八月中旬,又是秋粮收获之际,人们为了答谢神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,称为“秋报”。感谢神赐予的丰收。
二、中国的中秋节吃什么?
大家都知道,古往今来,当然是吃月饼,月饼形状是圆形,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、团圆的象征。 每逢中秋,皓月当空,合家团圆,品饼赏月,其乐融融。丰收的喜悦。体现着幸福安康,
三、人们如何庆祝中秋节?
中秋节也是一家团圆的日子,不管您在那里,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,都会赶回家中,一起做些美味的教育共享,也会去祭祖,感恩祖先的庇佑,使得全家人能团圆一起。 也会吃特定的食品,不少都与月亮、团圆有关,这些食品同时也是祭月的祭品,如华人(汉族)都有吃月饼的习俗此外,时令的水果和其他农作物如杨桃、柚子、芋头、栗子、菱角、梨子、柿子等,在农耕社会中是农民秋季的收获,也是中秋节的食品和祭品。
现在的月饼品种繁多,而且也成为了送礼的最佳选择,有的使用了莲蓉,双蛋黄,一些高档的海鲜,例如:鲍鱼、瑶柱等做成极致的月饼,过去的五仁月饼,青红丝月饼都很少看,但那些真正的是回味无穷。因为那时月饼品种很少,现在还有冰皮月饼吃了。
四、中秋节的寓意是什么?
中秋节与端午节、春节、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。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,为寄托思念故乡,思念亲人之情,祈盼丰收、幸福,成为丰富多彩、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。
五、中秋节是为了纪念谁?
传记:后羿无可奈何,又思念妻子,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,摆上香案,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,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。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,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,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。 从此,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。
这月饼也许只有台湾有,大陆的人可能是没有机会了,也许就包括我。
- 请登录(可化名)后发言。
 
人人都过中秋节,可和很多人过节,大致相同,可是质量和寓意有不同,是随着人的生活状况和经历,也就是遭遇的不同而不一样吧。
比如说:2023年的中秋节和2024的中秋节,对于大陆的曾经人王来说,那就是天翻地覆的差别。古有南北朝的末代皇帝,也是文人的诗词,便看出心境也不同。前来祝贺的人那是一个络绎不绝。祝贺的话不停息。屋里的摆设也是豪华无比。昨天和今天不是一样的,有时前一秒和后一秒都是不同的。
对于人王的2024年的中秋节,那是一个门前可以罗雀。冷落。悲的氛围。我小的时候,吃过月饼,所以对中秋节—-我们这里叫八月节的盼望那是常有的,赏月,不敢说美酒,但也是。
对于我来说,去年还有同修的问候和回侯,今年就是从春节就很落寞、疏远、渐行渐远。就连说话也是很久很久都是不说。甚至是我连心里都不动念,都不起那个心。
“1”的今年2024年的八月节和“2”、“3”等的真的不同日而语的。八月节,能看出人的生活状况和是否幸福。也许有的人八月节,也就是中秋节,那就是在监狱里度过了。也许也会给四分之一的月饼,口味和质量也不是最好,可能是最差的。
我有一年的八月中秋节,过的还行,送礼的钱,就接了八千多,作为一个很普通的人来说,人缘也很好了;光查干湖的大鱼就若干条,我都不知道咋做着吃,全部送哥哥、姐姐门;那个鸡蛋都是过去那个粗水桶、跳水的那个,几桶的送,一桶就是八百八十八个,寓意很好的。
居然还有人送了我一桶生姜,摆成层层山峰状,很是好看。我看了只是不断的摇头。我拒绝不了人们对我的孝敬,那个心意。那也许是我的八月节的最好的一年。从此以后,就是不断地下降。我想今年的八月中秋,该不会是我连一小块月饼都吃不到吧。
我听说台湾的凤梨月饼,最好的送到大陆据说一盒要2钱多。我没有吃过,只是吃过凤梨酥,听人说过阿里山的姑娘。听说过台湾的栈道风景区。也想过去看看,但都觉的那只不过是梦想,难以实现了。
也许2023年的八月中秋节和2024年的八月中秋节一样吧,都是心里下着雨,从早到晚,物资非常冷清,根本就没有过节的韵味,偶然的香气也激不起人的食欲和好的心情。
有多少人的过节的内心的主旋律歌曲是悲怆和凄凉的。我不是大陆最底层的人,都活的如此奇葩、如此这样,有多少家庭会在什么样的氛围过节呢?节对于他们来说,不是赞歌,而是人生的一个讽刺呢?我知道,我写的东西,看懂的人也许会很少,真正能体味之中滋味的人就更少了。也许他们的内心在流血,也学连血也没有可流,因为早就流干了,对社会和人生早就不抱希望了。看着他们的眼神,内心的一切便可以洞悉。我还用再多说什么呢?
- 请登录(可化名)后发言。
 
“每逢中秋佳节倍思亲”。中秋节的故事,在大陆那就是太丰富。我讲了我的故事。也讲了“1”—人王的故事。是用对比的手法写的。文不华丽,但也很中肯、通顺。表达的事情,大陆的人一看都懂,不仅懂,还会说很含蓄,恰到好处。对于台湾和国外的人来说,那就是也许是云里雾里了吧。我没有办法用国外那个直接表达。在大陆多年养成的委婉温和、含蓄明确也许这个写作特点是无法改掉的。有人说我是文人,我承认我读过名著,那是年轻时干的;我也练过武和研究过如何战争、和指挥战争,人也许会说我又是一个武将。我承受不起这样的判断,我觉得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。我也许会做梦有一天在大连的空军基地又穿上了军装,腰胯勃朗宁,英姿严肃,目光刚毅深邃,但都是黄粱一梦,也许是曾经,也许是梦想,那都已经是不重要了。重要的是如今又逢甲辰年的中秋,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人间的最后一个中秋,但每一个人都会过的不同的滋味。有的是心酸的,有的是苦的,有的是辣的,也有的是悲伤的,也有高兴的——-但无论是啥样的众生,表现得状态,都是我们——–除非你不懂我说的是啥。那就没办法了。我想:你应该懂得。
谢谢,很棒的分享。
- 请登录(可化名)后发言。
 
中秋月饼在家DIY 比外面卖的好吃还超好玩 ! #我的月亮比较圆 【WILL话说 Ep.9】
https://fan.482255.xyz/zh-CN/video/1h10sctgm0r3A4HKTSXXnesXm1k51c
- 请登录(可化名)后发言。
 
看中国网站上面一篇文章如下:
《红楼梦》里的中秋节之夜,是书中的大关节所在。正如秦可卿所说,“水满则溢,月满则亏”,在看似热闹的中秋夜宴中,曹雪芹以月作喻,以乐景写悲情,让人隐约看到“衰”“散”“悲”“辱”的序幕已经拉开。
红学家周汝昌曾经说过:“如果你想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,最好的--既最有趣味又最为捷便(具体、真切、生动)的办法就是读通了《红楼梦》。”
在曹雪芹的笔下,我们看到古人如何生活,如何穿衣吃饭,如何言笑逢迎,如何礼数相接,如何思想感发,如何举止行为。他们的喜悦、悲伤、情趣、遭遇、命运、荷担、心灵……都可以在曹雪芹的笔下找到最真最美的写照!中华文化中的传统节日也自然被作者多次描写,甚至成为很多情节特定的背景及隐喻。
《红楼梦》有写到三次中秋节
《红楼梦》中写到中秋节,有三次之多,不知大家在阅读时是否留心过。在这三次对中秋节的描写中,我们了解了古人过中秋时有哪些习俗,看到了作者在其中有哪些隐喻呢?
隐喻一、
第一次,就出现在第一回〈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〉。中秋之夜,甄士隐踏着月色去邀请贾雨村酌酒赏月,贾雨村当时正在吟诗,甄士隐听了,便夸赞贾雨村“真抱负不浅也!”接下来,贾雨村和甄士隐两人对饮。
贾雨村趁着酒兴,又吟出一首中秋诗:
时逢三五便团圆,满把晴光护玉栏。
天上一轮才捧出,人间万姓仰头看。
对这首诗,《红楼梦》的批阅者脂砚斋有这样的批注:“这首诗非本旨,不过欲出雨村,不得不有者。用中秋诗起,用中秋诗收,又用起诗社于秋日。所叹者三春也,却用三秋作关键。”批注说出了《红楼梦》的结构是以中秋起,以中秋收,而“三秋”是关键。一个中秋节,成了《红楼梦》全书结构的关键所在。
隐喻二、
《红楼梦》中第二次写中秋节是在第十一回〈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〉。当时,因为贾敬寿辰,王夫人等到宁国府表示祝贺,并探问秦可卿的病情。贾珍的夫人尤氏说:“(秦可卿)这个病得的也奇,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,太太们玩了半夜,回家来好好的。到了二十后,一日比一日觉懒,也懒怠吃东西,这将近有半个多月了。”这个中秋是怎么过的,小说没有详细去写,只在尤氏的话语中知贾母、王夫人等玩到半夜,而秦可卿就是在过完中秋节后得的病。
隐喻三、
在《红楼梦》第七十五回〈开夜宴异兆发悲音,赏中秋新词得佳谶〉中,作者第三次写中秋节。写到了中秋节馈赠月饼、西瓜等物品:“次日起来,就有人回,西瓜、月饼都预备全了,只待分派送人,贾珍吩咐佩凤:‘你请你奶奶看着送罢,我还有别的事呢!’佩凤答应去了,回了尤氏。尤氏只得一一分派遣人送去。”第七十五回还写到了中秋祭月的风俗。当时,月亮上来后,“园之正门俱已大开,挂着羊角大灯。嘉荫堂前月台上,焚着斗香,秉着风烛,陈献着瓜果月饼等物。邢夫人等皆在里面久候。真是月明灯彩,人气香烟,晶艳氤氲,不可名状。地下铺着拜毯锦褥。贾母盥手上香拜毕,于是大家皆拜过。”字里行间洋溢着中秋节的浓郁气氛。
另外,《红楼梦》里还写到了中秋节的家宴。贾府的家宴设在凸碧堂内,能到的家里人都到了,而且“桌椅形式皆是圆的。特取团圆之意。”贾母还“命折一枝桂花来,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。花在手中,饮酒一杯,罚说笑话一个”,十分热闹。
《红楼梦》中的中秋节不仅要赏月,还要欣赏音乐。中秋之夜,酒饭过后,“贾母因见月至中天,比先越发精彩可爱,因说:‘如此好月,不可不闻笛’。因命人将十番上女孩子传来。”所谓“十番”,是当时江南地区流行的民乐。
接下来在《红楼梦》第七十六回〈凸碧堂品笛感凄清,凹晶馆联诗悲寂寞〉中,仍写的是这个中秋,写得格外清雅。中秋之夜,史湘云与林黛玉在一起联诗。中秋佳节,林黛玉有寄人篱下之感,心怀忧伤,自去俯栏垂泪。史湘云宽慰她:“你是个明白人,何必作此形象自苦。我也和你一样,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。何况你又多病,还不自己保养。”“只见天上一轮皓月,池中一轮水月,上下争辉,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。微风一过,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,真令人神清气净。”已是深夜,月色格外动人。就是在这个夜晚,她们联句写出了“寒塘渡鹤影”“冷月葬花魂”的警句。
中秋之夜,金风送爽,玉露生凉,丹桂香飘。这样的时刻原本是充满欢快情调的,而此时的中秋节既美好、清亮、恬静,又隐隐透露着人世的忧伤和悲凉。
《红楼梦》里的中秋之夜,是书中的大关节所在。正如秦可卿所说,“水满则溢,月满则亏”,在看似热闹的中秋夜宴中,曹雪芹以月作喻,以乐景写悲情,让人隐约看到“衰”“散”“悲”“辱”的序幕已经拉开。
- 请登录(可化名)后发言。
 
您需要登录才能发言,请点右上角头像进行登录后再发言。
							
						




